一是严守“入口”。对景区北门、南门、东门以及翠云廊等6处进出通道设置火源管控检查站,配备10台金属探测仪和安检门,加装24小时摄像监控设备,并在每个检查站增派2名工作人员落实火种寄存。二是巡查“关口”。组织安保人员、护林员、景区协防员36名开展高频率机动巡查,重点紧盯四大重点区域、三条重点路段、三个重点时段,主动帮助游客、服务游客、劝导游客。三是用好“宣传口”。将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合理综合运用,充分利用LED屏、广播、微信公众号、横幅、防火旗等多平台和渠道,推出剑门关“禁火大将”,身披三国军服,在景区内用川北特色方言对客宣传,达到全方位、多角度、高频率、宣传效果。四是打通“井口”。每月对景区内49个消防栓、20个应急水源点、231个灭火器进行1次检查保养,修建微型消防站4个,铺设翠屏峰消防管道300余米。五是阻断“风口”。在翠屏峰、妈妈崖、绝壁道、钟会线大量存在马尾松、青杠树叶等林下可燃物路段,集中清理可燃物30余吨,开设3-5米防火安全线。六是严格“刀口”。按照《森林防火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2021年森林防火命令》等规定,建立与公安机关警情互通机制,查处违规用火行为23次,对1名不听劝解的村民进行拍照取证,并由当地派出所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