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预警监测保“通”。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气象、水利等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及时研判雨情、水情、灾情,利用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实现监测预警数据信息共享和规范发布,乡镇全覆盖配备卫星电话和全向天线。目前,发布预警信息60余条,开展应急逃生演练60次。⑵隐患整治保“稳”。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村组干部、群众和专业地勘单位技术人员,对各类堤防、水库、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及监测站点、无线预警设备运行情况等展开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逐点登记造册,落实责任人员及监测预警,做到“一患一档、精准整改”。⑶物资储备保“救”。修订水库、电站“两预案一规程”等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采购储备救援服、止血包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水上遥控救援飞翼、远距离救生抛投器、冲锋舟等救援设备,在边远乡镇和中心场镇乡镇建设救灾物资备灾点,储存部分常用救灾物资,确保紧急情况下救灾物资迅速到位。目前,全县已储备各类应急物资16.3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