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风险隐患摸排。组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养护段对区域内道路、码头、渡口开展常态化巡查,围绕主要交通干线、重点水域、道路易积水处、急弯、急坡等重点区域,加大道路、水运安全巡查频率,重点排查地质灾害隐患、路侧护栏损毁、船况、落实签字发航情况等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辖区国道212线、国道542、县道宝剑路、渡口码头等安全检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13处,其他安全隐患20处。(2)加快问题整改销号。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针对裂纹、路面沉降、边坡垮塌、危桥险桥等不同受损程度情况,研究制定分类分段整治方案20余个,坚持逐个挂图作战。开展问题销号评比,每周进行实地进度督查督办,对推进缓慢或未按方案整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项目负责人,倒逼问题整改销号。截至目前,已完成安全隐患整改率90%以上。(3)提升联动处置能力。统一制定交通运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突发性防汛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分类指导各镇建立党员防汛小分队和抢险突击队,由区消防大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应急能力。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抢险应急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查找弥补硬件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合等短板问题,确保应急处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