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摸排明家底。采取“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方式,摸排地灾隐患数量、位置、危险程度,建立自然资源、交通、住建、经科、旅游等部门统一的地灾数据库,适时动态更新。⑵会商查病因。组织县自然资源局、水利局等部门定期开展地灾隐患整治会商会13次,根据地域、地质、威胁对象等不同特点,联合查找山体松弛强降雨、道路建设开挖、不合理堆载等“病因”,分类制定工程治理、排危除险、避险搬迁“药单”。⑶分类治隐患。建立地灾视频调度系统,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威胁20人以上隐患点实现精准自动报警;开展小型疏散演练207场次,紧急撤离6795人次;整合交通、应急、水利等关联项目,完成盐河镇徐家河滑坡排危除险等10余处地灾整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