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力争至2025年 我市基本消除城区内涝积水点 » 详情
力争至2025年 我市基本消除城区内涝积水点
发布时间: 2022-04-15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字号:
打印

下好治涝先手棋 打好防汛主动仗

力争至2025年,基本消除城区内涝积水点

市城区老鹰嘴大桥下穿防涝工程4月7日完工,又一逢汛必涝地点被排除,这是我市城市内涝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我市出台《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力争至2025年,基本消除城区内涝积水点。

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一直是广元城市建设工作的重心。近三年来,我市坚持把工程建设作为治理城市内涝的首要措施,先后新建排洪沟渠58.6公里,修复排水管网84.4公里,实施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47.1公里;新建蜀门大桥下穿 等排水防涝设施14处,改造韩家沟、万达大桥等下穿排水设施27处,排水防涝资金投入占到城市基础设施40%以上。

同时,通过将城市内涝治理作为全市30项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书记市长亲自抓城市内涝治理项目工作推进,建立水利、住建、城管、街道社区等多部门联动排查等措施,规范形成了联动排查、项目推进、目标考核三大工作机制,有效增强排水防涝工作的针对性,在应对市城区2020年“8·11”特大洪水、2021年12轮高强度降雨过程中得到有效检验。

为找准城市内涝分布及原因,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体检试点、率先完成地下管网普查,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集污水处理、城市防涝和污泥处置“三位一体”信息化管理平台1个,在排水设施关键节点布设雨量计、液位计、视频监控 115 处,做到实时监测易涝点位、河渠、重点设施的积水情况,为内涝治理插上“科技”翅膀。

全方位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广元开展排水防涝工作的 “金钥匙”,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城市防洪排涝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近年来,新建人工湖、湿地公园、滞留塘等人工调蓄设施130000立方米,让城市蓄水调控功 能得到充分释放。

今年3月,我市出台《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保护城市河湖水系,编制了城市主城区内涝风险图,策划包装项目148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力争至2025年,基本消除城区内涝积水点,实现城市建成区内涝积水最大退水时间小于2小时,重要地区小于0.5小时。

汛期将至,全市着力构建城区防汛抢险5分钟到位处置机制,全力确保城市安全度汛。包括将中心城区划分为6个片区和15个责任区, 实行每个片区1名管理员、1支应急抢险分队,对市城区10处低洼易涝、14 座桥梁、15 个下穿等隐患点逐一落实到具体“网格”,按照5分钟的半径范围,逐一落实1名防汛监督员。充分整合城市 “天网 ”、“12345”民生热线等平台,落实24小时专人值守机制,实现对较大易发险情点远程动态适时监测。同时,利用城市地理信息技术,将城区所有易涝点、隐患点全部在防汛抢险指挥图上进行标注,并配套建立防汛抢险微信工作群,一旦发现或接到报告,第一时间告知相应区域抢险相关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集结处置。出台片区防汛抢险责任人考核机制,建立抢险成效工作台账,每半月汇总集中点评。协同气象、公安、社区等相关部门共同形成市政基础设施抢险抢修恢复的常态化联动机制,组建了照明、市政、燃气等行业共计195人的快速处置队伍,将相关专业人员实行并联值班。今年以来,组织应急演练6 场次,全力构建“平时练,险时战”的防汛防涝工作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