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隐患排查。紧盯城镇、村寨、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公路、铁路沿线、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利用群众熟悉地形地貌的优势,借助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摄、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设备,“人机结合”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大排查,全面摸排地质灾害隐患,建立隐患排查台账,确保不放过任何一处风险隐患。(2)强化宣传演练。采取“坝坝会”“露天电影 ”“村村通”广播、“巡回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对辖区防灾责任人、乡镇村社干部、专职监测人员、志愿者、受威胁群众、工程建设单位及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等进行一轮全面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培训,开展全覆盖避险演练,让干部群众充分掌握避险转移流程和路线,切实提高基层防灾救灾的意识水平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3)强化预警预报。统筹协调自然资源、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加强对地灾气象的分析研判,健全预警预报会商制度,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精度和频率。不断完善信息发布、传达、确认机制,下级部门要及时回应上级部门的通知和预警信息,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确保地灾风险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至各防灾责任人和受灾群众手中。责任落实到点到岗到人头。(4)强化项目治理。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利用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彻底解决全县范围内危害大、急需处理的地灾隐患点。同时,针对威胁人数多、潜在经济损失较大、防灾力量较薄弱的隐患点,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科学有效预防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