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八五”普法规划为纲要,着力提升普法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平安和谐善治苍溪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组织机构“建”起来,完善工作体系。结合地方实际,擘画善治蓝图,制定《苍溪县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参与,全民共建共享,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完善清单管理、指导督促、责任落实、社会评价的工作体系,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法律七进“动”起来,掀起普法热潮。树立法治思维,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升干部法治素养、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聘任98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巩固依法治校示范成果,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平安校园建设持续深化。培育1474名“法律明白人”,突出涉农类法律法规宣传,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激活乡村振兴“法治细胞”。开展“进企送法”等三大行动,防范生产经营风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县24处宗教场所开展法治宣讲活动,促进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
三、法治文化“亮”起来,打造活动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军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阵地,建成滨江路法治长廊、民法典主题广场等基础设施,融入法治文化元素,扩大法治文化覆盖面。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军渡烈士陵园、黄猫垭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法治阵地,凸显红色法治教育优势,让红色文化与普法宣传相得益彰。截至目前,建成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法治主题公园、3个法治文化广场、454个村级法治宣传栏和农家书屋。
四、宣传载体“活”起来,加强宣传氛围。利用村村通、流动宣传车等传统方式,壮大主流媒体声音,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借助新兴媒体优势,丰富普法学习载体,创作唤马剪纸等系列文艺作品,发挥学习强国法治中国频道、四川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苍溪普法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功能,将法律知识推送至群众手机上,开启“指尖”普法模式,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五、基层治理“实”起来,维护社会稳定。找准普法宣传与基层依法治理相互融合的切入点,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契机,搭建村级协商议事平台,常态化开展法律宣讲、调解纠纷、倡导新风,推广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县乡村三级及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24个,选任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643人,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