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先行抓建设。出台农田建设资金和管理办法、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实施办法等8个文件,严格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招标、质量、资金、验收等各环节。同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目前,全区整合资金75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余亩,成功申报4.4亿元、发行1.2亿元专项债券资金、亚洲开发银行1070万美元贷款,用于2021年至202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财政每年在土地出让金中安排24万元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管护,推动项目早建设、早建成、早见效。(2)科学规划强“耕”基。坚持集中连片及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先、大中型灌区优先“三个优先”原则;落实王家贡米园区产业带、亭子湖流域优质粮油产业带,王家贡米种业园区、王家贡米产业示范区、清水现代粮油园区、太虎片区、红岩港口片区、中部山区传统粮油产业示范片区“两带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十年规划。规划新建17.12万亩,改造提升10.16万亩,到2030年把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共推广山区稻渔种养2.5万余亩,亩产900斤优质稻,200斤生态鱼。(3)机械赋农增产量。先后投入3000万元布局一条龙全程机械化设施和装备,实现水稻、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玉米、油菜机械化率逐年稳步提高。建设现代化育秧工厂2栋,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智慧农业初见成效。目前,通过农机配套赋能,全区农田机械通达率100%,产量每亩提高100公斤,人力成本降低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