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势而上 绘就锦绣河山 ——我市大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 详情
“城”势而上 绘就锦绣河山 ——我市大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发布时间: 2024-09-26      来源: 广元日报
【字号:
打印

城市建设非一日之功,需精心规划,细心执行,方能成就繁华都市。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硬件到软件,从城市面貌到市民素质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宜居宜业宜游之城的梦想正得以实现。

城市不断长大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元还未建市,称广元县。据《广元市城市建设志》记载,当时广元城市北至今建设路,南至南街财神楼,西滨嘉陵江,东倚凤凰山,面积不足三平方公里。

1985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广元县,设立广元市。当时,广元市城区总面积为7.8平方公里,城市整体向东坝、南河、上西、下西等片区发展,城市街区由30条发展到129条。

1989年底,广元开始正式实施《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此《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川北门户,建设以能源、金属冶炼、电子工业为主导,交通、商贸、旅游业比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由此,广元开启了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建市后,广元辖苍溪、旺苍、剑阁、青川4县和利州、昭化、朝天3区,幅员16318平方公里,总人口293.08万。时间如白驹过隙,通过39年的积极探索及不断奋斗,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70.67平方公里,街道332条,常住人口64.1万。

在这7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房屋结构由木转砖木再到砖混,房子越修越高,越建越安全;路面由土路到沥青路再到海绵化道路,市民幸福感倍增,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记得当时过年买新衣服时,只有去逛现在大市场旁边的那一条街,且都是搭的‘篷篷’在卖,人挤人。现在,老城有永隆、图腾,东坝有金橄榄,万缘有万达,下西有国际商贸城,城市发展确实是不得了哦!”今年61岁的郭香丽感叹道。

与之同行的邱芳则回忆道,30年前,广元只有几路公交车,每次进城是又喜又怕,喜的是可以逛街、看电影,怕的是挤不上公交车。现在好了,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电动车……便利程度不亚于大都市。

能级不断提升 群众幸福感油然而生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开展城市能级提升行动,要求高起点规划,让城市更具韵味;高水平建设,让城市更有品质;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加宜居。

此举早在多年前便有迹可循。

建市时,广元城区多半沿嘉陵江、南河而建,为确保人民财产安全,我市分段修建了两条大河河堤:南河河堤、嘉陵江河堤,有效挡住了洪涝灾害对南河、嘉陵江两岸人民带来的安全隐患。

截止2007年,我市城市防洪堤长度为55公里,均系50年一遇防洪堤。细细想来,此举也算是我市早期实施城市能级提升的务实之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