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盘活水资源。集中整合工农、紫云等12座水库资源,公开拍卖原水供应、灌溉发电等特许经营权,融资1.8亿元。引入专业社会资本方,采用“移交—运营—移交”(TOT)模式运作,运行成本降低20%、供水收入增长36%,推动水利设施运维从“财政输血”转向“市场造血”。(2)优化水循环。建立“资产收益反哺”机制,将特许经营收益投入渠系维护、再生水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实施东河流域水系连通工程,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落实“三条红线”管理,推动农业灌溉水价综合改革,节水能力提升283万立方米/年,形成水资源“节约—回用—交易”价值闭环。(3)发展水经济。深挖“水库+文旅”融合潜力,重点打造紫云湖、山青湖水利风景区等示范项目,开发水上运动、生态研学等8类业态,联动建设湖畔民宿集群3家、农旅融合产业园2个,带动周边4个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2025年水库经济综合产值预计突破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