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 广元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广元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网上发布 m.muncard.com
地 址 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一段955号
电 话 0839-3313207
邮 编 628017
邮 箱 gyszfb@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公报 正文

广元市碳达峰碳中和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示范推广广元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经验做法的通知

广双碳生价办〔2022〕4号


广元市碳达峰碳中和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示范推广广元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试点经验做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广元国际铁路港管委会:

我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在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生态经济发展路径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强化典型示范效应,现将我市聚焦森林资源、水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水经济的经验做法在全市示范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从中汲取借鉴有益于本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的经验,因地制宜推动本地区本行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并将有关做法和成效及时报送市碳达峰碳中和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1.昭化区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

2.白龙湖实现好生态滋养好产业



广元市碳达峰碳中和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2月21日



附件1                                                                                   蓄宝于林 致富于民

                                                                                  昭化区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


昭化区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打造以松林+茯苓、柏林+菖蒲、核桃+夏枯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发展格局,林业产值突破19亿元,成功创建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区”。

一、加强生态保护,推动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实施增绿护绿行动,推进国土绿化,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红岩镇2000亩储备林示范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开展大规模古树抢救,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9.38万亩,完成营造林3.3万亩,复壮保护古树202株,森林覆盖率达56.81%。全面启动林长制工作,设立区级林长16名、镇级林长152名、村级林长303名。

二、加强系统谋划,推动产业发展规模化。科学编制《广元市昭化区加快发展林下中药材五年行动方案》,整合涉农财政投入3236万元,吸纳社会资本投资3500万元。创新推行园区联建、产业联动、经营联合、利益联结“四联”集聚发展模式,打造镇村级林下中药材园区20个,建成区级林业园区5个、市级林业园区2个、省级培育园区1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实现中药材产量11700吨,产值达9410万元。

三、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标准化。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有序推进“昭化茯苓”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印发仿野生林下种植淫羊藿、石菖蒲等10余个品种的区级规范化标准化栽培、种植技术规范。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昭化茯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林下茯苓“种一休三”循环发展模式入选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昭化灵芝、昭化夏枯草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四、加强利益联结,推动产业发展惠民化。建立“六统三金”联产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采伐林木挣现金、流转林地收租金、进园务工挣薪金”方式,实现联农带农稳定增收。2021年,实现林地租金4万元,木材收入20多万元,劳务收入60多万元,园区农户人均增收3300元。推行“村集体+”模式,建成“企业+专合社+农户”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2家,采取村企(社)联营、折股合营、自主经营方式,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2021年,实现农户、村集体分红收益200余万元,年务工收入达800万元。


附件2                                                                                做好“水文章” 激活“水经济”

                                                                                 白龙湖实现好生态滋养好产业


白龙湖、亭子湖是广元市境内两个最大的人工湖泊,坚持以水养鱼、以渔净水,推动白龙湖、亭子湖“两湖”生态产品可持续经营开发,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2021年,实现“两湖”生态渔业收入486万元,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8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4.89亿元。

一、重拳出击,开展生态治理专项行动

先后开展网箱拆除、船只征收、湖面违规筏钓平台取缔等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拆除“两湖”网箱1.5万口、取缔违规垂钓平台325个,征收处置船只1700余艘,为嘉陵江生态保护和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渔民上岸”转产工程,对“两湖”749艘原持证合法渔船全部退捕转产,并采取“三个一”进行妥善安置,一部分船主被招聘为公司员工,一部分成为公司水产品经销商,一部分上岸发展池塘及稻渔综合种养、垂钓平台、渔家乐等相关产业。

二、科学开发,积极推动业态融合发展

出台《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专门工作推进机构,为生态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和组织保障。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水产学校、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定期开展渔业技术指导服务,建立苗种繁育、培育三级标准化基地。建成苗种一级核心繁育基地360亩,各县区水产养殖场二级培育区6000亩,中小型水库、山坪塘溪沟河湾三级培育区10000亩。以生态渔业为抓手,探索渔旅、渔体、渔农融合路子,打造休闲垂钓、农(渔)家乐、涉渔赛事等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生态有机渔业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已形成白龙湖搏鱼大赛、捕捞节、舟钓赛等节庆品牌,年均吸引游客100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

三、品牌推广,擦亮生态有机鱼“金字招牌”

大力培育生态有机鱼品牌,有机认证品种8个,“两湖”有机鱼连续五年通过有机认证,荣获“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统一“白龙湖”生态有机鱼品牌,成功注册“白龙湖”有机鱼商标。坚持线上线有机结合营销模式,立足本地,辐射成渝、陕甘、川南等周边市场,成都、重庆、德阳、绵阳以及省外兰州、汉中等市场逐步建立,2021年8月,通过与中铁快运合作实现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有机鱼入京、入杭。建成品牌经销商15家、餐饮店48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两湖”生态有机鱼知名度迅速提升。

四、利益共享,带动沿湖群众增收致富

与广元市境内17家水产苗种生产单位签订鱼苗购销协议,解决原持证渔民和涉渔群众数百人就业,年带动群众增收300余万元。出台《生态渔业经营收益分配使用暂行方案》,设立库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困难救助、发展特色产业、小额贷款贴息、发展集体经济、湖区污染治理补贴和移民就业补助,努力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已实现第一次利润分配200万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