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0030/2011-002631 | 公文种类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 | 2011-04-06 | 发布日期 | 2011-04-15 | 文号 | 广府办函〔2011〕81号 |
有效性 | 有效 | 主题词 |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广元市 实施方案》的通知 |
广府办函〔2011〕81号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广元市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广元经济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广元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广元市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把广元建成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结合广元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础条件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低碳发展路径,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为全市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广元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四川广元),是四川北部地区重要的科研、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现有各类科研机构76家, 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5个,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孵化器8家,有专业技术人才6.21万人。2009年,全市共申请专利196件,组织实施专利53件,专利产品实现产值近10亿元。
(二)特色产业基础较好。广元是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区,有零八一电子集团、能士智能港四川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近百家,主要发展电子产品整机、非晶超微晶材料聚磁环、物联网RFID芯片等产品,涉及电子机械、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多个领域;农业资源、品牌优势突出,是全省产粮、生猪养殖集中区,猕猴桃、茶叶、食用菌、烟叶、核桃、油橄榄等产业独具特色,开发潜力巨大。
(三)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广元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已探明可供工业采用的矿产30多种,煤、黄金、铝土矿等资源储量较大,天然气探明储量4000亿立方米,蕴藏水能资源296万千瓦时,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极具开发潜力。广元机场复航,成绵广高速、广巴高速、国道 212 线、宝成铁路复线等穿境而过,随着广南、广陕、广甘高速及兰渝铁路、成都至西安城际铁路、广元港一批重点交通水利设施的加快推进,广元将建成连接西南西北的综合交通枢纽。
(四)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广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创新型培育企业2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已建成王家营工业园、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9个。已形成能源、金属、农副产品、建材、电子机械五大工业板块。并与省科技厅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关系,正加快推动创建四川省技术创新试点市。
(五)科技创新环境良好。广元坚持把科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推进创新型广元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意见》等文件,把“一把手抓生产力”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全民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2009年全市财政应用技术与研究开发经费达2023万元。
二、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思路。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一”的基本思路和“三个着力”的工作重点,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知名品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50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个,专利申请量达5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主体和产学研、创新载体建设,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1、强化企业主体。选择一批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已有一定基础,通过培育能够取得实效和形成示范作用的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工程,推动试点企业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机构、培育创新人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能力。重点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推动四川飞亚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元海天实业有限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选择一批大中型企业,组建高水平的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共性技术开发平台,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大力开展“专利标准行”,积极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
2、强化产学研建设。围绕“五大工业板块”,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开展技术难题和需求征集,有针对性举办产学研对接会,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积极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整合科技力量,集成各方面科技优势资源,针对企业技术瓶颈,帮助企业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开展产业重大项目共性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围绕能源、电子机械等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科技型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行业内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3-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3、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四川广元)、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四川省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能源基地建设,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对接,推进创新要素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广元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功能,组织实施科技入园(区)工程,推进科技政策、科技项目、高新技术、科技人才等入园区,提高园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广元军民融合高科技产业化基地等高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二)主攻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大力提升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四川电子军工集团、能士智能港四川有限公司等企业优势,推广应用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先进装备,着力开发军民用雷达、应急指挥系统、电子专用原材料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电子产品,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电子技术研究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无线综合数据与信息传输技术、特种高低压电源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形成电子产品整机产业集群、电子组件产业集群、电子原材料与元器件集群。到2015年,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以上。
装备制造产业。依托零八一电子集团、四川天源有限公司、广元瑞峰精工机械、广元红轮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联合合制造业信息化及ASP/SAAS服务业产业化技术创新联盟和省内外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培育发展感知与探测、电子军工设备、汽车制造等产业,大力开发特种车辆、电动工具、多点电动支撑自动调平系统等产品。
天然气化工产业。依托隆兴天然气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创能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西南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加快天然气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等关键技术的开发,重点发展醋酸纤维素、1,4-丁二醇、聚丙烯醇等天然气化工产品以及精细化、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
2、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发挥电子信息及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的优势,确定产业优先发展方向,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新兴产品,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电子信息及文化创意产业。依托零八一电子集团、能士智能港四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元长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与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团队”创新联盟、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加强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军民产业互动,重点开发地面控制系统、军民用雷达、微波系统等新产品,加快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引入电子相关配套产业,推进三网融合,推广电子商务,推进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