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0030/2015-00437 | 公文种类 | 意见 | 发布机构 | 广元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时间 | 2015-03-16 | 发布日期 | 2015-03-19 | 文号 | 广府函〔2015〕24号 |
有效性 | 失效或废止 | 主题词 | 关于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 |
广府函〔2015〕2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
为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成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强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主一园三突破”三农工作思路,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塑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为总体发展方向,以木本油料(核桃、油橄榄、山桐子、油牡丹)、红心猕猴桃、茶叶烟叶、蔬菜(含食用菌、魔芋、山葵)、土鸡五大产业优化发展为重点,以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为平台,以创新农业科技和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动力,优化结构布局,推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五化”建设,突破精深加工,面向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加强营销推广,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把我市建成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优势和食品安全生产典范声誉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和突破重点
到2015年,实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面积348万亩、产值214亿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4460元以上。到2020年,实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面积368万亩、产值500亿元以上,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12100元以上,培育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达到70%以上。
——木本油料产业。重点围绕全市核桃间套油牡丹、青川县和利州区油橄榄、昭化区和青川县山桐子建设优势区域。到2015年,核桃、油橄榄、山桐子、油牡丹种植面积达200万亩,其中核桃170万亩,油橄榄20万亩,山桐子和油牡丹10万亩,实现产量11.8万吨、产值56亿元。“十三五”期间,稳定面积,扩量提质,提高效益。到2020年,实现产量45万吨、产值200亿元。重点突破核桃、油橄榄优良品种选育、多头高接换种、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把广元建成四川最大的木本油料生产和加工基地,把朝天核桃、广元橄榄油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
——红心猕猴桃产业。重点建设苍溪县、昭化区优势区域。到2015年,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0万亩,实现产量20万吨、产值24亿元以上。到2020年,猕猴桃种植面积达50万亩,实现产量50万吨、产值100亿元以上。重点突破自选品种“红昇”的审定和红阳、红华优系的选育,选择发展金红50号、红什2号等红心系优良品种,加快推进国家级脱毒苗良繁中心建设,突破性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园水肥一体化及果园机械的推广应用,协作攻关猕猴桃溃疡病。把广元建成中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把苍溪红心猕猴桃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
——茶叶烟叶产业。重点建设旺苍县、青川县茶叶和剑阁县、昭化区、旺苍县烟叶优势区域。到2015年,茶叶烟叶种植面积达48万亩、产值24亿元,其中茶叶42万亩、烟叶6万亩,实现名优茶叶产量1万吨、产值20亿元,烟叶16万担、产值4亿元。到2020年,实现名优茶叶产量5万吨、产值100亿元以上,烟叶产量40万担、产值10亿元。重点突破黄茶产业基地、广元纯黄茶品牌、有机茶基地建设和烟田标准化建设及烘烤水平提升。把广元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高香、有机、保健茶基地,形成四川茶业发展“三山”(峨眉山、蒙顶山、米仓山)鼎立的新格局,建成四川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把米仓山茶、广元纯黄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
——蔬菜产业。重点建设以朝天区曾家山为主的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利州区、昭化区城市调节蔬菜生产基地,剑阁县、苍溪县加工外销出口型蔬菜生产基地,青川县、朝天区、旺苍县、利州区食用菌生产基地,朝天区、利州区、青川县、旺苍县魔芋、山葵生产基地。到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青川黑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达到2.6亿椴(袋),建成城市调节蔬菜生产基地3万亩,认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30万亩,实现产量300万吨、产值80亿元。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食用菌达到4亿椴(袋),认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50万亩,实现产量350万吨、产值120亿元。重点突破蔬菜的设施栽培、无土栽培、节水栽培、绿色栽培、有机栽培等技术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成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和全省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土鸡产业。重点建设剑阁县、朝天区、青川县、旺苍县、苍溪县等优势区域。到2015年,全市出栏剑门关土鸡2000万只,加工量达到出栏量的35%,加工业产值与生产产值比达到0.5:1,实现产业产值40亿元。到2020年,全市出栏剑门关土鸡5000万只,加工量达到出栏量的80%以上,加工业产值与生产产值比达到1.5:1,实现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现代土鸡产业体系。重点突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剑门关土鸡品种(品系),强力推进生态养殖、低碳养殖等现代生产方式,突破发展剑门关土鸡产业化经营,把剑门关土鸡打造成中国知名品牌。
二、主要工作
(三)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优化区域布局。按照“一纵一横两区”空间布局,优先发展广陕、广甘、广南高速公路和绵广、广巴高速公路沿线区域,兼顾发展北部山区、移民安置区。优化产品布局。按照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和最适生态原则,统筹规划,准确定位,调优品种,调佳结构,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和园区集中。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建成“产村一体、园村相融、服务配套”的现代农业园区100个,核心面积达到100万亩,辐射带动100万亩,积极推进园区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和粮经、林禽、经经套作等高效农业栽培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园区产业上档升级。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抓好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园艺作物和畜禽标准园、四川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粮经复合套作重点县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依靠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文化优势,集中发展200个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特色精品型、旅游度假型、高科技设施型、生态景观型、休闲参与型农业观光园,做大做强一批特色明显、集聚力强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
(四)着力推进良繁体系建设
切实抓好新品种选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强化与国内科研院校所协作攻关,尽快选育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桃、红心猕猴桃、土鸡品种。强化引进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严格实行对引进的香玲、辽核等核桃品种,金红50号、红什2号等红心猕猴桃品种,中黄1号、中黄2号、龙井43等茶树品种,佛奥、莱星等油橄榄品种和凤丹、紫斑等油用牡丹等品种的试验和示范,为产业结构优化储备优良品种。建立健全良繁体系。结合实施种子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扩建提升国家级猕猴桃脱毒良繁中心、国家蔬菜应急育苗场和省级核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及剑门关土鸡遗传资源市级保护区;新建一批市级、县级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培育一批引育繁推一体化的种苗企业,推进剑门关土鸡原种场、扩繁场配套建设孵化中心,建成剑门关土鸡原种场—扩繁场—孵化中心相互配套的繁育体系。强化全市品种统筹。县区自主选育的品种命名应突破本地行政区域界限,和全市“7+3”品牌建设协调一致,禁止县区各自为阵;引进品种坚持市上统筹、县区负责,既要遵守招投标有关规定,又要执行《种子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行业法规,严禁不经试验示范盲目大调大引。通过良繁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品种改良与品种结构优化,提高供应名特优新品种和优质种苗能力,使名特优品种比例达95%以上,良种比例达100%,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例达80%以上。
(五)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全面推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应用。加强农耕农艺农机技术、良种良法良壤和种养加工流通相结合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从环境、生产、加工、流通到餐桌全程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广元高山露地菜和广元纯黄茶的产加贮销等各个环节标准的全覆盖。加强标准的宣传推广,实现优势区域和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推广普及率达到100%。扎实抓好标准化示范园区及示范县创建工作。集中创建50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园)。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市、县区和乡镇农产品检测站、村农产品检测室和主要农贸市场快速检测点的检测能力建设,切实推进市级出入境农产品联合实验室建设。推进以“菜果茶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和提升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查询、监管平台,企业和专合社管理平台,基地视频监控平台,与省级平台互连互通。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强化执法监管条件保障和自身建设,定期开展特色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农药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严禁滥用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建立协调配合、检打联运、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开展每年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和20个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大力支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定,积极争创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市。
(六)着力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
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实现每个产业有一个科技创新团队、一个研究机构,每个园区至少有2—3名学科技术带头人或拔尖人才作智力支撑。建立产学研相融合的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专家大院等创新平台,着重研发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品种选育、节水栽培、省力化栽培、设施栽培、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等核心技术和模式,努力在红心猕猴桃品种选育和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蔬菜设施栽培、绿色栽培,黄茶标准化基地建设和茶叶有机栽培,核桃和油橄榄的高接换种和产品精深加工,烟田复地种植和烟叶烘烤,剑门关土鸡品种或配套系选育等重大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大示范、大推广、大培训“三大行动”,强化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产业发展领军人培训,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使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分别上升到50%、65%以上。切实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重点研发适应特色产业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新型农机具,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实现不同区域、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重大突破。
(七)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村承包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集中。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3万个专业大户,突出发展6000个家庭农场,培植壮大3000个农民合作社,做优做强1000个农业企业,经营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二三产业环节兴办农民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品牌等方面联合或通过合并等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领军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控股等方式联合、融合、整合各类中小型农业企业,组成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培育产业发展领军人,重点培育领军企业家、产业科技领军人、市场营销领军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加强特色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鼓励支持经营主体领办创办500个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开展种苗统育、技术统训、农资统供、农机统配、沼气统建、产品统检、信息统享等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分工分业。
(八)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7+3”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坚持市上统筹,县区主推,部门牵建,企业主体。凡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前需报请市政府同意。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商标”模式,引导企业按要求、标准使用公共品牌,形成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个品牌格局。主推苍溪红心猕猴桃、米仓山茶叶、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广元纯黄茶、剑门关土鸡和广元高山露地菜等主打品牌。引导特色农产品向领军龙头企业和拳头品牌集中,培育形成区域大企业、大品牌。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和品牌文化节庆等推介活动,每年在“三北”地区主要城市对我市特色农产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1-2次。制定品牌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对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统一名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形成上下一盘棋,各方一股劲的品牌打造氛围。
(九)着力培育市场体系
建设一批功能配套的产地区域性市场、产地冷库和冷藏运输等冷链物流体系,扩建和新建产地批发市场100个,实现年交易能力200万吨以上,选建50个采后处理及配送示范中心,每个中心建设上万吨冷藏库1个。鼓励农业企业和专合组织在省内外构建营销网络,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进大型连锁超市和大卖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实施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战略,巩固和扩大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出口市场。
三、保障措施
(十)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协调、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研究部署、组织实施、督促指导、检查考核、验收兑现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各县区要建立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机构,落实推进力量,制定发展方案和配套政策,强化落实措施。
(十一)强化政策扶持
整合各类扶持资金,统一安排,集中使用,重点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良种繁育、科技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创建等。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2000万元,着重扶持品种选育、良繁体系、科技协作、品牌打造及包装营销等全市性统筹整合项目,县区财政也要加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扶持品种选育。重点对通过国家、省农(林)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品种和剑门关土鸡选育企业给予补助。扶持良繁体系建设。重点对国家、省级良繁中心运转正常、作用明显的,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每年给予一定扶持。扶持标准化基地建设。每年集中支持20个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设施齐全、技术先进、效益明显、带动作用强、产业服务组织健全的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扶持产业链建设。重点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保鲜冷藏库、产地批发市场等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视其规模和带动力给予补助。扶持品牌创建。对获得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名牌、四川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农业服务超市等按照市政府相关文件予以奖励。各级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增加信贷资金规模,并对农业企业产品收购资金积极给予支持。大力开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政策性保险,稳步推进价格指数保险,市县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保险补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生产经营(具体奖补政策由市农业、林业园林、财政等部门另外制定)。
(十二)强化目标管理
把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每年进行一次专题总结,对年度任务完成好的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年度任务完成差的通报批评,实行效能问责和限期整改。
附件:广元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
广元市人民政府
2015年3月16日
广元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