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期间群众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增多,热门景区、娱乐场所人员密集,人流、车流增加,道路拥堵,交通安全和文旅安全风险增大。生产建设旺季,节假日加班加点生产,节日期间人心浮动,安全意识松懈,安全生产压力加大。加之汛期暴雨、雷电、大风、高温等极端天气增多,给安全生产带来的次生灾害风险增大。为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切实做好端午节安全生产工作,现对端午节突出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一、气象情况
端午节期间,预计我市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降雨时伴有雷电、阵性大风、局地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余时段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气温15~28℃。全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2级-3级,森林火险等级为2级。
二、节日期间突出风险
(一)道路交通安全。端午假期进出城、景区景点周边路段车流人流集中,特别是5月30日傍晚、6月2日下午进出城高速路段及景区附近路段,车辆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驾等违法违规行为易出现反弹。建设生产经营旺季,货车非法改装、超载、超速、违规会车、闯红灯抢黄灯等违法违规行为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农村地区农用车、三轮车、电瓶车等车辆违规搭人、超速等,加之农村临崖临水临坎和坡陡弯急路段多,安全风险高。雨天路面湿滑,个别大雨天驾车视线受限,路面积水导致车辆打滑,车辆制动距离增加,受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影响路段行车风险高,易发道路交通事故。
(二)文旅安全。假期短途游等出行活动增多,以剑门关、翠云廊等为主的A级旅游景区将迎来客流高峰,各类旅游景区景点中空中索道、玻璃栈道、场内车辆、游船、水上漂流等大型娱乐项目缺乏安全监管,设施设备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运行,游客安全告知不到位,驾驶员分心、超速驾驶、应急处置不当易导致事故;现场救援设施和人员配备不到位易导致伤亡扩大,安全风险高。端午期间,部分地区举行水上活动时可能发生船只碰撞、翻覆,群众聚集观赛易引发拥挤、踩踏、跌落,安全风险高;天气炎热,涉水活动增多,涉水区域提示、警示、监管不到位,易发溺水事故。
(三)消防安全。商场各类促销、展销活动增多,人员密度、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大,居民小区、“三合一场所”“九小场所”、仓储物流点、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等消防重点管理区域,用火用电不规范,电线私拉乱接、电瓶车违规充电,火灾风险高。动火作业管理不到位,作业前未开展风险辨识、未严格进行作业审批、未清理周边可燃物,作业中作业监护缺失、灭火器材未配备、高处作业未设置火星收集装置,作业后未及时清理现场等易引发火灾。居民焚烧艾叶、“烟熏五毒”时,未清理周边可燃物,在有风环境下焚烧,现场无人员看守,燃尽后未扑灭火星,易引发居民家庭火灾。
(四)生产安全。节日期间持续生产建设,员工身心易疲惫、企业安全管理容易麻痹,员工“三违”行为反弹,节前安全检查不彻底,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关停、维护不到位,原材料、半成品、废料存放管理不当,有限空间、动火作业审查把关不严,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风险高;当前正值汛期,强对流天气较多,旱涝并存,山洪灾害危险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责任人不到位,极端天气下未严格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措施,发生次生灾害风险高。
三、重点工作建议
(一)吸取事故教训,抓实风险防控。各地各部门要深刻汲取旺苍县“4·25”中毒事故、昭化区“5·22”交通建设项目高坠事故、2023年宁夏银川“6·21”特大燃气爆炸、2022年福建福州“6·3”和 2024年重庆秀山“6·5”较大龙舟翻覆等典型事故(件)教训,清醒认识端午节期间交通运输、消防、文化旅游、有限空间、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突出安全风险,各行业专委会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节日期间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举一反三,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二)扎实开展百日行动,加强督导检查。各地各部门要立即行动扎实开展排险除患百日行动,按照市安委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排险除患百日行动的通知》(广安委〔2025〕28号)要求,聚焦“责任落实、动态排查、专项整治”三个重点任务,实施“七个一”工程,全面建立“企业自查+部门检查+专家诊查”三位一体隐患排查模式,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排查整治问题隐患。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开展端午节期间安全防范督导检查,紧盯“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场所等高风险点位,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开展明查暗访,对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并督促落实整改,形成闭环。
(三)强化值班值守,做好应急准备。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值班备勤,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制度,确保通信联络和信息渠道畅通。特别要高度关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严密监测辖区内地灾隐患点、人员居住高风险区等险情变化,落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等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备足备齐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和队伍,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