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林业局
关于对市政协第八届第四次会议第227号
提案答复的函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元市委员会:
贵委在政协提出的《关于推进古树名木高质量保护的建议》(第227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着力推进有利古树名木健康生长的综合治理”的建议
一是专业力量强管护。我市已广泛开展“校+院+地”合作,加快建设古柏保护专家工作站、数字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搭建技术研究、科普教育、人才培育的专业平台,吸引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古树名木保护人才进入广元干事创业。目前,以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丛日晨教授领衔推动的古柏保护专家工作站基本建成;与北京农学院达成合作意向,针对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一线护林员分层次开展古柏保护专业人才培训。二是生境调查探病灶。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市古树名木逐一开展生存环境调查。通过采集每株古树名木立地生长环境、长势、病虫害情况、土壤结构等因子,全面掌握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并根据调查情况针对性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批开展复壮救护工作,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三是科学救护促生长。邀请四川省林科院、川农大等院校专家会同市域本土专家对问题古树逐一会诊,为科学施救奠定基础。科学制定“一树一策”救治方案,分区分批扎实推进濒危衰弱古柏复壮救护。近3年,完成蜀道翠云廊濒危衰弱古柏复壮救护568株,白蚁防治1234株,实施抗旱保水养护168株,垮塌树池修复123处,新建树池20处,古柏排危625株,新建保护围栏共42米,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作业50架次,防治里程100余公里,人工防治里程8余公里,防治面积9.6万亩,覆盖翠云廊蜀道古树8471株。四是加快保护项目实施。投资380万元实施古柏防雷设施项目,已完成12座避雷塔建设;投资315万元实施蜀道古柏生境改善科研项目,已完成21个样地的通透性改造工程施工;投资3000万元实施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项目,正对1000余株濒危衰弱古树名木开展救护复壮;投资近300万元实施蜀道翠云廊古柏消防设施设备建设,已安装应急水箱12个、消防栓24个、管网延伸7200米,配置微型消防站11个,建设蓄水池4口。
二、关于“强化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培育保护”的建议
一是开展资源普查。依托激光雷达等先进智能设备,全方位对古树名木进行3D扫描,对古树树势、长势进行健康和安全“体检”,对树高、树围、冠幅等基础信息综合分析,构建古树名木仿真模型,对全市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不满一百年的树木建立完善后续资源档案,参照三级古树实施保护。二是实施“柏二代”种植工程。对蜀道沿线30公里的灌木、杂草进行通透性改造,分年度分批次在翠云廊沿线古柏断带区域补植柏树1万余株。三是加强后续资源保护。对蜀道沿线个人所有但纳入后续资源培育管理的柏木,通过赎买的方式,将个人所有的柏木变为国家所有,纳入翠云廊“二代柏”培育对象,延续翠云廊绿色血脉。
三、关于“多措并举加大古树名木保护资金投入”的建议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23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资金、整合相关资金4500余万元,完成古柏救护复壮及生境改造试点项目和古柏防雷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开展蜀道翠云廊古柏消防设施设备建设和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项目。二是积极开展古柏认养活动。建立古柏认养营运平台,截至目前,累计认养古柏130株,募集社会资金240余万元。三是设立专项基金。与四川省国土绿化基金会合作,设立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专项基金,到位资金100万元。四是探索建立古柏保险。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将蜀道剑阁段7000余株古柏纳入财保范围,签订四川古柏保险第一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深化古树名木离任交接制度,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协同保护机制,推动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移植、采伐、毁坏、售卖古树名木以及破坏古树名木生存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参与,发动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和后备资源培育。进一步坚持科学保护,实行“一树一档”、挂牌保护,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树一策”复壮救护方案,全面开展抢救复壮工程。持续抓好防火、防雷击、防大风、防病虫害、防水土流失、防人为破坏“六防”工作,不断改善古树名木生存环境。
此函。
广元市林业局
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