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苍溪县借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数字产业的经验做法,大力实施“一村一主播”培育工程,创新打造“村播联盟”,推动县域电商直播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该县已成功培育435名“村播”、31个直播团队,开展直播带货1200余场次,助农增收736.2万元,孵化36个农产品网红品牌,以四川谢支书、四川张书记阿郎等为代表的“村书记直播间”,已成为当地响亮的“村播”名片。
4月8日晚上9点,鸡鸭早已归巢,云峰镇欣源家庭农场主廖素英的“夜校”才刚开始。在县里组织的“一村一主播”线上培训专区里,她认真记下老师讲的每个要点,下课后,她又对着视频回放学习到深夜。
这是自开展“一村一主播”培训后,不少参训学员的日常。“一期培训后,我们将择优安排人员在四川、浙江两地完成实训,让学员快速掌握电商技能,助力培育本土优秀主播。”余杭区帮扶苍溪工作组副组长、阿里巴巴公益特派员罗盈平介绍。
今年以来,苍溪县已投入资金130万元,全面启动县域“一村一主播”培育工程,实现电商人才培训31个乡镇454个村(社区)全覆盖。同时,该县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协作,与浙江人才集团共建县域产业人才学院,实施“百千万”电商人才振兴计划,预计2027年建立百支电商团队、建成千名电商主播、培育万名电商人才,全面夯实建设“中国播谷”的人才基础。
打造“村播”联盟 提升市场竞争力
“沙参,高端沙参,苍溪高端的沙参,人人爱吃的沙参……”眼下正值沙参成熟采收时节。4月9日中午,在苍溪县河地镇兴华村沙参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谢艾军与10多位来自周边乡镇的村干部、产业发展大户一起,对着镜头介绍家乡的中药材沙参。
多个乡村主播在直播销售沙参。(王韬 摄)
当天开播的“村播联播”助农直播间销量猛增,麦冬、干菜、黄豆等农产品刚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今天开播前,我们就收了老百姓的鲜沙参2000斤,开播两小时销售农产品2000余单,其中仅沙参就有500余单,我们当天打包寄出,确保产品品质。”谢艾军说。
苍溪县通过打造“支书助农联盟”,将分散的“个体户村播”升级为“集群化”生态,从阵地建设、直播间引流、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进一步聚合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共有10多名村书记加入联盟,开展“村播联播”20场次,单场直播销售额提升50%。
“村播”在茶园拍摄短视频。(苍溪县委宣传部 供图)
推动“流量”变“留量”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这里的‘油菜花海’真好看,周末想来玩路线怎么走呢?”今年3月底,在“四川张书记”抖音号评论区,网友纷纷留言咨询。苍溪县石马镇安木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林说,自从他在油菜花田里拍摄的视频走红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带火了安木村的乡村游。
“我是专程从南充过来的,这里的油菜有2米多高,油菜花颜色有红的、粉的,这很少见,拍照很出片!”游客李霞说。如今,前来安木村的人当中,不仅有南充、广元等地的游客,还有不少是慕名前来学习的村干部、种养殖大户和农民群众。直播为安木村带来了流量和人气,不少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干脆留在村里,发展起产业,还投资将自家民房改造成农家乐,搞起了乡村游接待。
如今,在苍溪,越来越多乡村正通过“村播”的日常化记录,让田园牧歌成功走向数字时代,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推动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应运而生的“村播”顺势成为乡村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一村一主播’培训力度,让每个村都有会拍视频、能直播的‘数字村官’‘带货达人’。同时,采用‘企业供品+MCN育人’模式推动‘苍溪造、苍溪产’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畅通产销对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村播’的带货能力,全面打响‘中国播谷’品牌建设,争创全国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助力更多山货出苍。”苍溪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盛少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