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建三园产业布局。聚焦红心猕猴桃、核桃、道地中药材、油橄榄、富硒富锌茶叶、剑门关土鸡、生态肉牛羊七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规划,建成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80万亩,统筹推进全域带状和县域点状片状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形成三园“三带多点多片”产业布局。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92个、核心区面积94万亩;建成村特色产业示范园1472个,其中贫困村703个,占贫困村的85%;建成户办产业小庭园19.8万个,其中贫困户5.2万个,占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81%。
二是创新三园“四联四带”机制。选择相同或高度关联的产业,培育可交叉、可复合的生产经营主体,组建合作联合社和产业化联合体,推行“五统一分”(统一品种、生产资料、技术、品牌、销售,分开生产)、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生产、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园园之间产业、主体、经营和利益联动。切实把带动贫困群众进入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带动贫困群众提能、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四个带动”落到实处,推进“三园”之间的有机融合,为农民人均增收634元。
三是依托三园培育特色品牌。继续加强与央视七套《每日农经》《致富经》等栏目合作,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产业(产品)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体系,全面丰富和拓展“广元七绝”区域农业公用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到33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8个、绿色食品57个、有机食品6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6个,创建中国驰名商标7个、四川著名商标24个。“广元七绝”被认定为全省十大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剑门关土鸡、米仓山茶、壹颗红心猕猴桃、海伶山珍被认定为全省优质品牌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