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防汛责任链条。坚持“防大汛、抗大灾”工作理念,召开专题部署会2次,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超标洪水防御方案》等6项制度文件。建立“局领导包片、股室包乡镇(街道)、技术员包点”三级责任体系,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81名、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115名。组织开展防汛知识宣传培训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确保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二)强化隐患排查,筑牢工程安全屏障。组建5个技术检查组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27座小(二)水库、115处山洪灾害危险区、5处在建水利工程等关键部位。建立“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机制,整改隐患10处。投入2518.3万元实施山洪沟治理工程,治理河流2条,累计长度6.66km,惠及人口7000余人,保护农田2000余亩。计划采用省地共建模式,投资800万元实施防汛能力提升工程,切实提升防灾硬件水平。
(三)强化应急保障,提升处突实战能力。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统筹储备防汛编织袋1万条、冲锋舟1艘、可调动大型机械设备100余台、无人机2架、卫星电话17台。同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确保关键时刻物资拿得出、用得上。落实区乡两级防汛救援队伍21支640人。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与气象、应急部门建立实时会商机制,确保险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