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调度蓄水源,多维联动增效能。利用33个雨量站,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动态。在确保水库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抓住降雨时机,及时拦蓄地表水,最大限度增加水库、山坪塘等农田水利设施的蓄水量。同时,加强与周边县区的沟通协调,合理调配外调水源,拓宽水源渠道。截至目前,全区2836处蓄水工程蓄水量突破1756万立方米,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形成覆盖全域的春灌水源保障网络。
(二)全域排查除隐患,畅通渠系保输水。组建由2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5个专家组,开展“拉网式+回头看”水利设施全覆盖排查。建立“问题发现-责任分解-限期整改-销号验收”闭环管理机制,重点实施渠道清障工程与设施修复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维修灌溉渠道30公里,完成2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有效提高了灌溉输水效率,保障全域农田“毛细血管”畅通无阻。
(三)智慧监测强预警,立体宣传促节水。联合气象、应急等部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旱灾害监测网络,实现雨情水情实时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创新宣传矩阵,依托政务新媒体平台与基层宣传阵地,配合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开展节水灌溉指导,推广浅埋滴灌等技术应用,引导农民合理灌溉、节约用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春灌蓄水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