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朝天区坚持企业需求导向,通过政策发力、机制聚力、联动合力推动惠企政策快速精准直达、高效兑现,解决企业政策获取渠道单一、知晓度不高、申报不及时、解读不准确等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一、主要做法
(一)政策发力,直惠企业。一是全面制定政策。聚焦企业关切和需求,从企业准入准营到退出市场,全生命周期助企帮扶,相继出台《朝天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广元市朝天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十五条措施》《朝天区优化营商环境“五个一”惠商服务措施》等9项惠企政策,涉及“四上”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品牌建设等多个行业,全方位用真金白银惠及企业。二是全量收集政策。按照省、市、区分级负责原则,全面汇集各项惠企事项,梳理形成《朝天区2024年惠企政策事项清单》三批次共161项,其中,免申即享类47项、快申快享类86项、其他类28项。三是同步解读政策。依托政府网站、新闻媒体、政务大厅等渠道,实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宣传,运用图文并茂、音频视频、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解读,让政策内容更加清晰化,提高企业群众对惠企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率。
(二)机制聚力,便捷企业。一是健全运行机制。由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牵头开展本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工作,建立“集中咨询、一窗受理、分类转办、部门办理、集中反馈”运行机制。成立惠企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专区,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惠企政策纳入线上线下专区集中管理,推行集成化服务模式。推行惠企政策“一网”通查、“一键”匹配、“一秒”推送、“一站”服务,实现企业在线申请、部门在线审批,惠企政策兑现“全程网办”。二是落实帮代办服务。建立“专班+专员”、“一企一员”模式,为企业匹配“一对一”对接沟通服务机制。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专窗”,落实一名惠企政策兑现专员,负责咨询、受理、交办、督办、回访等工作。调整充实惠企政策兑现工作专班,各涉企部门落实惠企政策兑现联络专员,具体负责与专窗人员对接联络工作,实现惠企政策兑现“只进一门、只到一窗、只跑一次”。三是规范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申报流程、简化审核环节、精简审核材料、压缩审核时限,涉及多个部门或一个部门多个内设科室的办理事项实行并联审核办理。对奖补范围明确、审核标准清晰、比对数据齐全的惠企政策实行“免申即享”,对暂时难以数据化的惠企政策实行“快申快享”,原则上30个工作日内兑现,对有特定兑现程序、时限要求的惠企政策,按照相关规定兑现。完善企业申请、专窗受理、部门审核、资金拨付、反馈回访等5个办理流程,制定受理通知书、交办通知书等模板样本,实现企业在线申报、部门在线审核(除现场勘验、专家评审等特殊环节的事项外)、结果在线公示“只进一网”“只到一处”“零跑路”的“保姆式”服务模式。
(三)联动合力,服务企业。一是定期召开政商恳谈会,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全区企业开展全面摸排,精准掌握企业产值情况、生产订单接续情况等,对发现的用工、用地等难题实行县级领导牵头包抓化解,“一企一策”提供解决方案和资源支持,推动企业稳产增产。二是创新“上门办”服务。梳理金融财税、减税降费惠企政策事项清单161项,组织惠企政策兑现专员深入大巴口、七盘关等工业园区上门开展政策宣传和解读,协助企业梳理可享受政策清单,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持续用好现场办公、督办转办、专题研究3种方式,通过助企专员定期主动联系服务、畅通银企交流平台、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动态清单等举措全面做好要素保障,助力企业满负荷运转。
二、取得成效
今年以来,全区惠企政策兑现成效显著,新增惠企事项91个,惠企政策专窗受理咨询件20余件,召开政商恳谈会10余次,解决企业诉求20余个,专家入企“把脉会诊”指导帮扶41人次,企业31家,排查问题隐患87个。解决支持2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03万元,1家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设项目报建审批131万元。落实了中小微企业创业贷款53笔1380万元,组织银行机构累计向37家企业新投放贷款1.49亿元,为128个企业发放了203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向27家企业发放“惠商卡”38张。促进消费恢复发展惠及21家企业22万元,农机购置补贴惠及87家企业24万元,企业建房、用气及规范化建设奖补56家企业56万元,就业见习补贴惠及7家企业7万元,免费刻章惠及80家企业3万余元。
下一步,朝天区将进一步梳理惠企政策,简化政策兑现申报材料及手续,完善高效的惠企政策兑现受理、转办、反馈机制,打通惠企政策从部门到企业的绿色通道,切实解决惠企政策名目过杂、程序过繁、兑现过慢等问题,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更多政策惠及更多企业,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